原标题: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在海内外十余个城市设立协同中心,实现30亿元的数字贸易服务以及200亿元的技术合同登记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海外市场已成为中国企业突破发展的重要“增量空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年贸易发展报告》显示,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总值20年间增长近100倍,占全球贸易总值的比重从2001年的5.4%增长至2020年的17.5%。日益紧密的贸易往来背后,是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出海”机遇。
作为国内首家由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行的国家多边合作平台,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深度技术交流合作,通过在当地设立“协同中心”,对接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已成为青岛助力企业“出海”拓市场的一张“金名片”。目前,该中心已为70余家头部公司可以提供相关服务,实现30亿元的数字贸易服务以及200亿元的技术合同登记。
5月出访乌兹别克斯坦、6月出访俄罗斯、7月出访哈萨克斯坦今年,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开启会员企业国际商务考察服务,下步还将出访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帮企业高效、低成本地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与海外机构面对面对接,为中国企业找技术、找市场、找机遇。
在首期乌兹别克斯坦考察之旅中,该中心会员单位积成电子、领军科技、尚源智能等行业有名的公司负责人参访当地政府、企业、院校等10余家机构,围绕智慧水务、绿色建材、智慧燃气等领域合作深入交流,并参加了塔什干国际投资论坛、乌中新材料交流论坛等多个当地高级别国际会议。其中,领军科技已与当地建材生产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
企业“出海”商务考察是进军海外市场的第一步。这其中,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便起到了桥梁作用。“我们推出了一站式的服务,企业只需要将需求告知,从技术询价一直到产业销售,我们都能够给大家提供全流程的代办服务。企业不再要自己组建专业的团队,通过平台就能轻松实现快速的国际合作。”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主任赵中元介绍。
当下,面对广阔多变的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出海”已逐步迈入更为精细化的“模式出海”阶段。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按照“需求一站式办理,海外分布式布局”思路,围绕帮企业“找技术”和“找订单”两个主题,通过科技引领、文化融合、经贸合作三个方向,根据公司“出海”所面临的咨询、创新、链接、销售和运营五个方面,汇总出近千项服务内容,为公司可以提供低成本高效率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于2020年12月,是一个国家对外合作战略平台,成立三年多来,逐渐在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成为中外企业沟通合作的“连心桥”。中心有两大功能:“找订单”是帮公司进行海外市场布局与开拓,而“找技术”就是帮企业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解决企业创新突破难题。
海氏海诺集团是一家集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物科学技术企业,在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的“牵线搭桥”下,集团成功引进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惠觅宙院士团队,推动“透明质酸片段B-HA外用产品和注射液”等项目落地。与此同时,中心还推动海氏海诺集团旗下多个品牌和产品产线向上合组织国家输出,并对接上合组织国家科研机构,推动有关技术在海外落地。
在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工艺水平、开发新产品方面,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帮助青岛海通胜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德国低速惯导技术。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无人叉车已经在联合利华、京东、ZMP等大规模的公司投用。此外,该中心还与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合作,开展技术转移政策与科技评估、国际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等专题课程的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培训,助力企业专业人才团队建设。
以赛为媒,共育人才。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已连续举办三届“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活动,吸引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伊朗等10余个国家的1200多个项目参与。中心举办的中国青岛-白俄罗斯明斯克企业家经贸交流会、无锡江阴-青岛青年企业家项目发布会、“脑科学”专题沙龙、创业“轻骑兵”融资服务等活动,促进了企业间的国际交流合作。
首款使用分数槽设计的BLDC吊扇电机,力矩波动小、噪音低、效率高;温轮胶将适当浓度的水溶液注入井中压入油层驱油,可大幅度的提升采油率;纳米复合生物活性功能纤维材料的高效制备技术将降低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成本,提升产品纯度在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国际技术成果发布平台”线上平台实时更新着各类需求与服务信息,海内外企业可在上面“找产品”“找技术”“找服务”。
“国际技术成果发布平台”线个国家和地区。这一些产品、技术、服务信息的收集上传工作,正是由该中心在海内外布局的十几个“协同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完成。截至目前,中心已经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和喀山、英国伦敦、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以及国内北京、上海、无锡等十余个城市设立“协同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渠道共通,为国内企业全球化发展铺平道路。此外,沙特、白俄罗斯等二十余个国家也已启动了“协同中心”筹建工作,国际协作网络初具规模。
“我们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本地化服务,对接这里的政府、院校、企业,收集它们在技术、订单、人才等方面的合作需求,然后与青岛总部中心对接,进而匹配合适的合作方。同样的,总部中心客户的合作需求也会提供给我们。目前,我们已与本地8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正在推进两国间康复医疗、冶金采矿等方向技术项目、人才项目合作。”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乌兹别克斯坦协同中心运营负责人丹尼斯说。
助力企业“出海”掘金,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开辟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市南区科技局副局长马奔表示,下一步,市南区将在政策、资金及运营载体上持续支持中心发展,支持中心加强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联系,从成果端及需求端双向出发,定期走访摸排,筛选优质企业项目、成果,定期组织项目路演,邀请投融资机构参与,帮企业寻找“创业基金”,探索构建国内外企业、技术、人才、项目等双向交流机制,拓宽境外合作渠道,促进国际科学技术合作水平有效提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