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国产发动机的热效率已经大幅领先,已经在讨论45%以上的区间表现了,而国外老牌劲旅发动机却长时间停留在40%-42%左右。
其实提高发动机热效率不是使魔法,只是某一些程度上,也需要采用“弯道超车”的做法。
有一个共识是,国产发动机最高热效率高,是因为其特别的“红豆子”结构,而不是大家认为的“面饼”结构。
发动机热效率一般来说,指的是有效热效率。指的是发动机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为得到这些有效功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当我们把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作为X轴和Y轴,然后按照一定距离来测试整个发动机工作范围的比油耗,得到的结果就叫做BSFC map。
如果这个最高热效率区间非常小,是不是就像一颗小红豆?看着虽好,但不管饱。
比如能增加进气温度能使燃烧室内的温度更高,有利于提高热效率。但另一方面,过高的进气温度也需要更有效的冷却系统来防止发动机过热,这样反而可能会增加冷却系统的复杂性和能耗。
再比如优化燃油喷射系统能使燃料更完全地燃烧,来提升热效率。但更完全的燃烧可能会产生更高的燃烧温度,导致氮氧化物(NOx)等有害排放物的增加。而为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在热效率和排放之间做出权衡。
还有更简单粗暴的做法,比如比亚迪的第五代DM。他们把压缩比从15.5提升到16。根据奥托循环热效率公式,发动机压缩比16,理论热效率差不多可达62%,再加上电传动效率优势,就能做到综合热效率高达46%。
当然可以预想,这么做的话最佳热效率区间会很窄。但混动能利用窄工况面的发动机特性,让不管饱的红豆变身《龙珠》的仙豆:
1、优化工况点:混动发动机是一位精明的经理,总是避开低效的“雷区”,专注于提升整体业绩。比如在拥挤的城市街道或悠闲的乡间小路上,混动车可以切换到电驱模式。
2、能量回收与再利用:混动车在制动或减速时,其能量回收系统可将原本可能浪费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妥善地储存在电池这个“仓库”中。待到需要时,这些电能又可以被“取出”利用。
3、辅助电动机:混动车电动机是一位随时待命的助手,当发动机这个“主力”遇到困境或需要额外帮助时,它会立刻挺身而出,提供必要的支持。这样,发动机就能在其最舒适的“工作区”内运行。
比亚迪的优势,在于一方面采用七大技术提升发动机热效率;二来采用以大功率电机驱动和大容量动力电池供能为主、发动机为辅的策略,逐步降低发动机的压力。
发布会上介绍的测试,走的是西安-长治-锦州-长春的路线km。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这段旅程还包括了从海拔约400米的西安爬升到海拔1000米的长治路线,再一路向北到达长春。
而网友数据,则可以更真实地反映比亚迪第五代DM的水平,他们跑西安到深圳这条线km。相比于同期挑战的日系车的确表现更出色。
这次网友的挑战遵循的基本逻辑是全程开启空调,24度自动挡风,中控/仪表等不能息屏关闭,拒绝龟速跑高速,尽可能以正常时速来跑。
比亚迪的混动热效率确实有突出效果。这不禁让人好奇,这会引发行业发展一面倒吗?是不是未来混动路线基本定了?
其实不少人也发现,从西安到深圳这段路,海拔变化小,道路平坦。对那些想要挑战比亚迪的竞争对手,我建议可以主动改变一下游戏规则。
比如选择对扭矩要求更高的路段,同时不妨试着增加一些特定工况下的超车挑战——高速超车、城市快速路超车,去体现车辆的再加速能力。
从技术特点看,因为压缩比提高了容易爆震爆缸,那就必须降低最大进气量进油量,也就是限制功率,所以秦L燃油发动机的上限功率只有74kW。
以油为主导,无需外接充电的混动力量。丰田THS作为该派的代表,凭借其精湛的技艺,能精准地协调发动机与电动机的联动,确保动力如丝般顺滑地传递至车轮。
电动车与燃油车的完美融合。有电时驰骋于电动世界,无电时则切换至燃油模式。当追求速度或四驱稳定时,发动机与电动机将携手共进,释放出惊人的力量。然而这种高级技艺需要高压电路、大功率电机与大容量电池组的支持,因此成本也相对较高。
以电动机为核心,发动机仅为其提供电力,由理想领衔。这种混动既可以外接充电,也能通过加油来发电。在都市丛林中它如鱼得水,因为发动机在持续发电时,能使其保持最佳转速,从而在低速行驶中展现出显著的省油效果。然而到了高速公路上,由于能量的二次转换,油耗会增加。
比亚迪作为插电混动代表,牢牢把握降低能耗的初衷,油耗自然是它的关键指标。
但若仅以油耗为唯一准则,又显得片面。PHEV很棒,但这套系统要高压电路、大功率电机、大容量电池组,因此成本相对较高。
而HEV可以用相同的一箱油走更远的距离,既增加了续航能力,又省去了充电、维护保养等麻烦。
至于增程,很适合城市使用,因为在发动机持续发电的过程中,增程式混动车能保持着最佳转速,从而在中低速行驶过程中省油优势明显。
简而言之,判断混动系统的好坏要通过你自己的需求,每种混动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油耗只是评价其性能的众多维度之一。
从市场来说,虽然PHEV的确是国内市场主力军,但增程的表现也同样出色——以理想为例,四月销量25,787辆,最新的五月数据已提升至35,020辆。而HEV在国内虽然预冷,但以丰田为例,2023年其HEV全球销量也达到355.76万辆,不可谓不强。
比亚迪的PHEV技术固然令人瞩目,我们也确实见证了比亚迪将一款B级车价格压到了10万以内。但这对其他车企而言并不适用,若想效仿恐怕是所谓的“倒贴战略”,最后只会被耗死。
混动技术的演变至今,三种动力模式似乎已经定局。面对这样的形势,其他车企与其在焦虑中徘徊不前,不如稳扎稳打,将自身擅长的领域推向新的极致。